来源 | 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、央广军事、人民日报、中国之声
汶川地震11周年:凤凰涅槃 致敬重生
部分图片来源:中新社摄影部出品、中新网图片部整理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你在做什么?
四川汶川发生8.0级强震
制图:叶旺
地震的破坏和心中的悲痛
一转眼
汶川地震十一年了
2008年5月16日,汶川县映秀镇两位居民看着地震后被毁的家园,不禁痛哭失声。中新社记者
盛佳鹏摄
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
2008年5月19日,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。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
摄
中国 汶川
大地震颤,山河破碎
2008年5月17日,映秀镇地震后的景象。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到处是残垣断壁,满眼是生离死别
废墟之下那些渴盼的眼神
8.0级地震,近7万人遇难,举国同悲
2008年5月19日,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。(中新社记者
贾国荣摄)
2008年5月14日,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儿童。中新社记者 邹宪摄
那一刻
那些身赴现场的医生、军人、
如末日降临
警察、志愿者……
周围的一切夷为平地
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
无数生命在一瞬间戛然而止
悲伤、无助、漫长……
2008年5月19日,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众为地震遇难者默哀,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子高举右手为家乡加油。中新社记者
富田 摄
汶川县映秀镇地震后惨状。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
即便周边的一切都夷为平地
2008年5月20日,汶川震区民众快速通过山体滑坡险段。(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)
2008年5月14日,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儿童。(中新社记者 邹宪摄)
2009年1月2日,北川县一名妇女背着儿子接收解放军免费运送来的红砖,准备请人帮助重建家园。中新社记者
贾国荣 摄
2008年5月16日,汶川县映秀镇两位居民看着地震后被毁的家园,不禁痛哭失声。(中新社记者
盛佳鹏摄)
回顾这4000多个日夜
2008年5月19日,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众为地震遇难者默哀,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子高举右手为家乡加油。(中新社记者
富田摄)
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悲痛
救援!救援!
活下来,是唯一的愿望
2008年5月13日,3岁的郎铮因为躺在担架上向解放军战士敬礼。 杨卫华 摄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那是一段不管过去多久依然疼痛的记忆
但是,我们依然要铭记
2008年5月17日,解放军将汶川县映秀镇的村民用直升飞机送往医院抢救。中新社发
郭国权 摄
为那些逝去的生命
为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
2008年5月17日,救援队将在废墟中存活了124个小时的蒋雨航成功救出。中新社记者
盛佳鹏 摄
还有中国人民面对灾难
表现出来的坚毅、勇敢、团结
2011年1月28日,震中映秀镇张家坪村村民搬进了新家,再生育家庭抱着双胞胎拍摄合影。中新社记者
张浪摄
汶川大地震发生13分钟后
军队启动应急机制
2018年3月22日,航拍四川德阳绵竹市清平镇,该镇已建成为生态旅游小镇。
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
1小时后,1.6万人开赴灾区
72小时中,先后调集14.6万人投入救援
2018年4月,航拍震后重建的映秀镇。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他们,逆行而上
幼儿园、中学、医院等民生项目接连封顶
奔向坍塌的房屋
……
搜寻生命的迹象
他们,飞跃而下
2009年9月2日,汶川映秀小学100多名学生借校开学。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
直降支离破碎的大地
地震灾区145万余户农房基本完成重建
带着争分夺秒的信念
……
他们,穿梭在废墟间
徒手挖地搬砖
资料图:成灌铁路。 中新社发 胡志强 摄
只为寻找生命的迹象
……
他们,从“死亡航线”挺进震中
每天飞行十三四个小时
2011年4月19日,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汶川县水磨镇开幕。中新社记者
安源摄
却在第64次往返运送受伤人员时
早已青山绿水、高楼林立
突遇浓雾和强烈气流
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
2018年5月,空中俯瞰成都彭州城区。 赵华敏 摄
他们,用身体搭建人梯
护佑危难中的生命
摄于2018年的北川新县城。 张由琼 摄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绝不放弃每一丝希望
他们,不管山路崎岖
2018年4月22日,孩子们在汶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玩耍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
争分夺秒
为一个生命而努力攀登
2018年4月30日,汶川青山绿水鲜花盛开,吸引游客观光。 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
他们,对着不谙世事的孩子
看那些曾经在地震中逃过一劫的人们
露出了最柔情的微笑
他们从悲伤中走出,活出了精彩
像是告诉他:宝贝,别怕
他们,安抚着受伤的老人
2014年8月15日,在地震中失去手臂的女孩雍茜正在色彩名师阿旦的指导下练习绘画。中新社记者
陈超 摄
别害怕
我们背你到安全的地方
2015年9月18日,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四川游泳队运动员“无腿蛙王”代国宏,在残运会赛场向女友苏思妙求婚成功。中新社发
钟欣 摄
他们,身影不停穿梭在挤压的瓦砾中
从死神的黑手里
2018年5月10日,汶川地震幸存者马元江使用机电智能仿真手进行工作。中新社记者
刘忠俊 摄
抢回来了生命的奇迹
他们,是灾难中的光芒
2018年5月9日,280名当年地震后的孤困儿童相聚在成都“安康家园”,与照顾自己的“安康妈妈”重逢。中新社记者
张浪 摄
那群身穿迷彩的子弟兵离开了
那些曾相互鼓励、携手前行的坚强
灾区人民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
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
而当年那些获救的小孩
也带给我们重燃梦想的信心与希望
有的,如今也成为了“他们”
他叫强天林
2018年4月拍摄的德阳什邡市北京小学学前班孩子们在雍湖公园春游。 贾跃红 摄
余震时险些被滚石砸中
一位迷彩叔叔将他推开
汶川县映秀镇一名吃冰激凌的儿童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
离别时,叔叔说:
你要好好读书,才能走出大山
参观者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
后来,他考上了军校
11年过去,再忆5•12
成为了一名解放军
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:bwin客户端 https://www.c-apple.net/?p=763